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

马来西亚道教与民间信仰研讨会圆满举办


2022220日,上午九点三十分,马来西亚道教与民间信仰研讨会正式拉开序幕。开幕仪式由雷博主持(图一),他简介了这项研讨会的缘起和本院的筹备阵容:

道教与民间信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马来西亚道教信仰是什么?

承霹雳州政府社会融合与强化局的全力支持下,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暨拉曼大学中华研究中心马来西亚华人与文化研究组主办了“马来西亚道教与民间信仰”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乃纯学术性的讨论,更有国内外知名学者参与,以宗教学、人类学、民俗学、文学等不同视角,针对马来西亚道教与民间信仰,进行严谨的学术探讨。


图一:雷博主持研讨会开幕仪式


       

张晓威院长是此次筹委会顾问,主席则由陈爱梅老师担任,杜忠全老师是筹委会秘书,委员则是叶佩诗老师 。在读硕士生李茂霖同学和谢治婷同学分别担任学生工委会主席和副主席,本科生研究计划(URS)的陈丽丽、黄嘉正和刘馨蔚同学也是学生工委成员。


本次研讨会共分为三个子题,即:「民间教派与本土华人神明」、「道教诗句及社会功能」,以及「诸神论述」。本院院长张晓威老师、陈爱梅老师和杜忠全老师都在会议上担任发表人,而黄文斌老师和叶佩诗老师则分別主持了「诸神论述」及「道教诗句及社会功能」兩个场次。这场研讨会吸引了约200人全程参与。


除此之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宋燕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世界宗教研究所暨当代宗教研究室主任陈进国教授、暨南大学的石沧金教授及屏东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黄文车博士也在此次的研讨会中担任发表人。除了国内外的学者专家,本院的研究生徐美庄及李茂霖也在会议上发表论文(图二)。


图二:研讨会开始前合影


第一排左一起为陈爱梅、陈进国、陈亚才、锺燊庆、张晓威;

第二排左一起为李茂霖宋燕鹏、徐美庄、严家建、杜忠全;

第三排左一起为石沧金、黄文斌及黄文车;

第四排左二起为叶佩诗。

(照片由霹雳州政府社会融合与强化局提供)

 

本院张晓威院长和霹雳州州务大臣华裔事务特别秘书钟燊庆为此研讨会主持开幕。

 

张晓威院长:继续推行更多线上学术研讨会和讲座


首先,张晓威院长代表主办方欢迎所有的出席者,并表示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在疫情期间成功主办或联办多场线上的学术研讨会及举办了数十场的学术讲座。


拉曼大学作为一所精益求精的大学,办学愿景旨在成为一所对社会变革深具影响力的国际性大学,并为国家社会栽培卓越人才。他表示,拉曼大学感到非常荣幸,也意与来自海内外的学术团体及各方机构合作。这次的研讨会也是在这样的缘由之下而办,也为线上的出席者提供了开拓视野,吸收新知识的机会。


他也申述,今年适逢拉曼大学创二十周年暨中文系创系二十周年,因此本研讨会也纳入了拉曼大学二十周年庆的系列学术活动中,并希望此次的研讨会能继续激荡出研究的火花,呈现出多元和丰富的研究内涵。

 

钟燊庆:将继续推动研究奠下的学术基础


钟燊庆(图三)在致词中表示,马来西亚道教与民间信仰研讨会是霹雳州社会融合与强化局与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合作促成的一项学术研讨会。这并不是霹雳州政府与拉曼大学这一支学术团队的第一次合作。早在2016年的非伊斯兰事务局时期,时任霹雳州政府就与拉曼大学这支学术团队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如现在广为人知的怡保岩洞庙宇调查研究计划,就是双方的合作项目,并且促成了在国际知名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研究成果——《南洋华踪:马来西亚霹雳州怡保岩洞庙宇史录与传说》这一本图文并茂且全彩的学术著作。

 

图三:霹雳州州务大臣华裔事务特别秘书钟燊庆


他认为,之前的怡保岩洞庙宇调查是极具开拓性的研究,这一项研究成果为传承了一百多年的怡保岩洞庙宇留下第一次的学术成果,也为将来的岩洞庙宇研究奠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次的马来西亚道教与民间信仰研讨会也具开拓性,也是马来西亚本地大学高等学府第一次以马来西亚道教与华人民间信仰为大会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也希望能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奠下基础。


钟燊庆,这一场研讨会是由州政府与大学合作推动学术研究的其中一项努力。他补充道,他们一直这样做,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也会继续这样做。钟燊庆也说,这一次之所以设定以道教为主题,是因为这是州政府与拉曼大学过去的合作成果有关。在过去的岩洞庙宇调查中,他们发现,在马来西亚华人庙宇之中,道教的创建与佛教寺庙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即都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了,而且也具有宗教系统的传承。


不过,就学术层面来说,马来西亚道教的研究成果非常少,关注的人和研究者也不多。他透露,这次研讨会筹委会主席陈爱梅博士与他谈过,现在要办一个马来西亚纯道教的学术研讨会是有难度的,马来西亚的道教与民间信仰关系密切,难以分解,故这次就办以道教与民间信仰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也同步进行了“马来西亚霹雳怡保岩洞庙宇大观”的影片推介。(有关视频的推介会另撰文报导)


主题演讲


大会邀请严家建博士担任主题演讲嘉宾,他谈的主题是“道教与民间信仰之间的张力与融通——以马来西亚的情况为例”(图四),由张晓威院长担任主持人。


严家建提出的问题意识主要有两个,即“道教与民间信仰是一是二?”及“马来西亚的“华人宗教”是道教吗?他认为大部分的人都认为道教一词有二元的定义,即民俗道教、神通道教、民间宗教与大众宗教为一组;另外科仪道教、经典道教、士人道教及精英道教为一组。前者不注重道教的科仪经典,较侧重跳神及神通,不甚严谨思考等,故称为“小传统”;后者则注重科仪经典,由学堂或庙堂培育出来的,故被称为“大传统”。严家建补充道,两者之间实际上皆有面对的难题存在,即二分法忽略了道教的整体性、两个传统有本质上的差距及“两个传统”的概念使用不正确。


图四:严家建博士谈“道教与民间信仰之间的张力与融通——以马来西亚的情况为例”

 

谈到“民间信仰”的课题时,严家建以李亦园、葛兆光及乌丙安等学者作为论述说明。他也提到,值得省思的学界现象有许多,如学界往往对民间宗教、民间信仰定义明确,然而在指称道教时却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这种情况对于客观地理解或研究道教并无益处。此外,学界对于道教一词的界定,大多数从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等领域着手,却往往忽略了道教是一个宗教实体的事实。他认为道教研究必须以确立的方式下手。最后他说道,近年来马来西亚道教发展蓬勃,但其允许非道教元素的渗入已经影响了其原有的本质,使到人们在处理相关课题更加复杂与说不清。

 

子题一:民间教派与本土华人神明


这个场次的住处人是严家建博士,共有三位发表者。


陈进国教授主讲“马来西亚空道教与戒烟运动”(图五)。陈进国教授说明了空道教乃同治元年(1862)由廖帝聘创立于江西省寻乌县。空道教也称空中大道、真空教、空中教、无为教,民间俗称仙伯坛、老伯坛、戒烟坛、大伯坛等。他指出空道教堂是中国近代社会简易而成的戒毒所,该教也力倡“清茶戒烟”、“无为静坐法”等疗法,实行“放花”(杀牲)救劫,让曾经深受鸦片毒害的海内外信众趋之若鹜,也希望看到“东亚病夫”形象得以改变。


谈到空道教的区域网络而言,他说在地理空间上,它以江西寻乌为中心,传播到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当中以马来西亚最为兴盛。他补充,如今马来西亚还有着超过一百的空道教道堂存在。此外,现今马来西亚空道教道堂大部分被作为殡仪馆。当时空道教的传播主要集中在客家、福州与闽南等地缘社群,而在马来西亚霹雳州及泰国南部等地,则主要是客家人主导,其他地方则是闽南人和潮汕人为主。南洋空道教法脉多隶属张声见脉络。有关空道教的戒烟倡导,陈进国教授分别以《空道教史》、《真空教祖师全传》、《空道教传》等里的内容向大家引述说明。

 

图五:陈国教授主讲“马来西亚空道教与戒烟运动”


第二位主讲者是院长张晓威博士,讲题是“马来西亚华人与仙四师爷信仰”。(图六)有关仙四师爷信仰指的是崇祀仙师爷与四师爷两位神袛。最早供奉仙师爷的庙宇是目前位于芙蓉的千古庙,但是将仙师爷及四师爷两位神袛一起供奉的庙宇则是吉隆坡的仙四师爷庙。早期吉隆坡的华人人口以客家人居多,当叶德来建立仙四师爷庙,它不仅安抚了身处异乡人们不安的心理,同时该庙也是叶德来用来争取同族支持及有着加强客家人的凝聚力的作用。张院长主要以吉隆坡仙四师爷庙现存文物与文献资料为主,加上田野调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以移民开发史的角度去论析马来西亚特有的仙四师爷信仰,借此呈现华人移民开垦的历史面貌,以及华人移民与在地信仰诞生的关系。


此外,位于马来半岛中部地区的吉隆坡、新古毛、万挠、双文丹、士毛月、加影等先后建立仙四师爷庙,主要还是与当地的锡矿产业有关,而仙四师爷信仰亦逐步演变成马来半岛中部锡矿工的信仰守护神。他补充道,马来西亚仙四师爷信仰的出现是因环境所需而被创造出来的。华人移民从原乡带来的信仰,虽可满足早期移民对进入异地的寄托,但随着移民开垦而产生的会党斗争,以及锡矿业的开采等,则使得原乡信仰已应付不了这些复杂的新局面,因此同样是采锡矿出身的仙四师爷升格为神之后,就适时补上了华人原乡信仰的不足之处。


(图六):本院院长张晓威博士主讲“马来西亚华人与仙四师爷信仰”



接着是陈爱梅博士主讲“马来西亚九皇信仰与素食”(图七)。陈爱梅老师主要谈的内容是马来西亚九皇信仰概述、马来西亚华人素食类别以及九皇信仰的素食观。九皇信仰普遍见于马新泰,乃别具特色的东南亚华人信仰,九月初一至九月初九的九皇庆典期间,许多华人地区都可见高挂黄布的素食档口。陈老师补充道,她主要以《九皇斗姥戒延生真经》为例,建构九皇信仰中的素食精神。


在探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素食类型。陈老师以“常”与“非常”食的概念去梳理九皇庆典素食的特色。九皇斋要净素,也要素得“彻底”,因为这是一种对神明虔诚的表现。人们相信持素不净者,或会受到惩罚。谈及九皇素食的特色,陈老师以列表说明之,即纯素,乃禁食鱼、肉、五辛、蛋、奶等。此外,陈老师也以汉传佛教素食观、道教的素食观以及一贯道的素食观与九皇信仰观作出比较与分析。九皇素食即由“常”食进入“非常”食,过后再回到“常”食。在“非常”食期间,要求纯素以达纯洁,在九皇庆典结束后,又以“开荤”以示回到“常”食。


图七:陈爱梅博士谈“马来西亚九皇信仰与素食” 


第二子题:道教诗句及社会功能


中场休息后,第二场次由本院老师叶佩诗博士担任主持人(图八)。

 

图八:叶佩诗博士担任“道教诗句及社会功能”场次主持人。

 

首先由杜忠全博士主讲怡保南天洞的道士醒世诗(图九)。南天洞(Tokong Nam Thean Tong)位于马来西亚霹雳州首府怡保市南郊的昆仑喇叭(Gunung Rapat),创立人是广东惠州客家籍道士的龚善德道长(1810-1914)。该岩洞道观的创立年份有待考证,因为按照殖民时期的宪报,该洞在1897年以南道院Nam To Yin)之名注册立案,然而该注册年份是殖民政府向民间组织与庙宇等实施注册政策的年份,故不可视为该洞的创立年份。南天洞可见壁画与题诗,皆是出自龚善德道长的手笔,少数份留下年份,皆是20世纪初期,即是龚善德受箓之后的作品。


龚善德道长的醒世诗乃承明清时期民间信仰以佛道教相混难分的情况。他的醒世诗反映了这种佛道言语混合乃至思想交融的情况。他补充,诗中佛、仙并举(如其八的同讲佛/共仙㭙句);佛、道共论(如第廿三首有高是佛/低是尊句),此外还有特定的佛教专门术语,也在同一组诗中反复使用。杜老师认为,远在马来半岛的南来道长龚善德能写出这样的词句,可见以人身来成佛成仙,并不是现代思维下才出现的一种新颖心思,而是具有一定的传统思想渊源。杜老师补充道,2016年,在官方资助下进行的霹雳州怡保岩洞庙宇调查计划中,将一系列的板璧诗文进行一次的完整的誊录。

 

图九:杜忠全博士主讲“怡保南天洞的道士醒世诗”

 

接着,宋燕鹏教授谈道教与瘟疫——1918年瘟疫槟榔屿的神明应对为考察中心(图十)。宋博士首先以《槟城新报》的内容说明19187月,马来西亚出现第一宗流感。当时吉隆坡的华人将樟脑丸放在口袋里防疫。同年8月,柔佛胶园出现60人染疫而死的传闻。同年9月,森美兰种植公会对园丘发出流感警告。10月,这种流感已经开始扩散,各地皆有。后于同年1024日,十四天内,死者共618名。当时可见因流感丧命的人不少。面对如此困境,当时华人社会中,平章会馆的林成辉建议游神以解窘境,定于同年1030日进行迎神一节,即仿原古礼乡人傩之意,盖所以驱疬气而祈安宁。同年116日,疫情就逐渐平息。当时人们对于游神是具有两面的批判,有者认为游神无助于帮助疫情,倒不如帮助医院;有者则认为游神有助于驱赶瘟疫,使人们的身体健康,免于瘟疫的侵害。


此次研讨会行程通畅,与会者有机会提出意见或问题向发表学者交流。瘟疫肆虐的年代,就有与会者向宋燕鹏教授提出道教与瘟疫的问题,询问他游神及拜神是否能防疫。宋教授表示,作为一个历史学学家,当瘟疫发生时,他关注的是当地领袖的回应,灵验与否是属于信仰的问题,他无法回答。


图十:宋燕鹏教授主讲“道教与瘟疫-1918年瘟疫槟榔屿的神明应对为考察中心”


 这个场次的最后一位发表者是黄文车博士,他主讲《槟城孙佘池三王信仰与签诗文化》(图十一)黄博士研究范围主要是聚焦于北马的王爷信仰,特别以槟城灵应社系统的孙佘池三王府王爷信仰作为考察重点,进而观察北马槟城王爷的信仰文化及在地结义的现象。马来西亚王爷信仰概述源自明清以降至十九世纪后,闽粤地方人民在拢是家乡环境逼的情况下逐落番出洋。他们通常会将家乡或家族保护神之塑像或香火随身携带,祈求风平浪静,以便能顺利抵达另一个地方。大部分东南亚新马地方的闽南华人的信仰文化中,常见的是神明初期是由个人供奉,后来也同受家乡人膜拜,最后大家集资建庙,又逐次翻新,最后形成同乡人或共同信仰圈者祭祀的宫庙。在马来西亚,漳泉人士热衷的王爷信仰乃以马六甲万怡力(Bandar Hilir)的涌全殿池府王爷和干冬(Kandang)清华宫朱府王爷二庙的历史最为悠久。


孙佘池三王府王爷源自中国福建省南安市仑苍镇西村寮洋宫。在马来西亚,槟城北海的灵应社主祀孙、佘、池、雷四府王爷,当地信徒多称王爷为大人公。黄博士也说明了签诗主要分为运签药签四季签运签即为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诸多问题之解答;药签则是求药为主;四季签又称公签年签即预测国家社会或村庄今年四季的运势。旧时槟城遭遇瘟疫,死者无数,灵应社与保生大帝让民众透过王爷庙中的药签或王爷降乩派药医病,藉以达到去疫的目的。最后他补充道,槟城王爷信仰已经有在地化特色(变相),例如在台湾数天的王爷庆典仪式在槟城被压缩于一日完成;请水并非请王,而是请回清净法水,供三界高真,并请水宫解厄以消灾;该仪式全程由道士主持、不见礼生、乩童或法师及东南亚华人民间信仰的现世利益期待,除了,已进步成兴、旺、发

 

图十一:黄文车博士主讲“槟城孙佘池三王信仰与签诗文化”


第三子题:诸神论述


第三场次由本院副院長暨中华研究中心主任黄文斌博士担任主持人(图十二)。


图十二:本院老师黄文斌博士担任第三场次主持人



首先,石沧金博士主讲马来西亚华人女神信仰(图十二)。他提出了女性神明在华人民间信仰版图并不能占据半壁江山,因为或许中国原乡主要是以男权社会为主。他提出,在华社中有着较大影响力的是观音及妈祖。他也举出马来西亚华人女神与籍贯的分类:金花夫人(十二奶妈)属于广府、客家;花粉夫人属于粤籍;文氏贞姑属于广东四会;何仙姑属于广东增城;洗太夫人属于广东高州(粤西);龙母夫人属于西江流域(广府);刘三岩属于粤西及七仙姐属于潮州。具有地域性神袛的女神有水尾圣娘、洗太夫人及泰华三仙,皆来自海南;临水夫人(陈靖姑)及注生娘娘皆来自福建;卢府姨妈大神及梅妃则来自莆田。在地化的神袛,例如林姑娘、刘珍珍姑娘(刘善邦妹妹)。


他补充,马来西亚华人女神信仰的混杂宗教因素是因为小传统的民间信仰为主以及同时混杂佛教、道教(闾山派)、民间教派等因素。马来西亚女神信仰的社会功能主要是福利慈善、支持华教、有着传承华人传统文化的功能。最后他提到近年来在全球化加深中马关系日益密切的大背景下,宗教信仰的跨国网络趋于加强。民间信仰领域,以妈祖信仰、临水夫人信仰、水尾圣娘等为主的女神信仰,其跨国网络具有较为明显的代表性。


图十三:石沧金教授主讲“马来西亚华人女神信仰”

 

接着由研究生李茂霖主讲槟城城隍庙与城隍信仰(图十四)。首先他探讨城隍的由来,以《易经》及《说文解字》作为论述说明。他提出考证城隍神必须以城隍城隍神的概念为主,不可作太过牵强的溯源附会。唐代时,城隍作为自然神,有着保护城民、祈雨舒涝的功能。到了宋代,在《宋史》中才有城隍从自然神演变为人格神的例子。明代,朱元璋进行礼制的改革,城隍神有了制度化,也被纳入国家的祀典。


槟城城隍庙建于1850年,于1879年重建。该庙也是福建公司管辖的庙宇之一,福建公司与槟城五大姓有着密切关系。接着他以1879年重建槟城城隍庙石碑内容论述槟城城隍庙历史。该庙前身乃聚魂室,而聚魂室里的木匾是该庙最古老的文物,立于1875年(光绪元年)。当地人将广福宫观音亭作为龙头;城隍庙则为龙尾。观音主观阳间事;城隍主管阴间事。槟城城隍庙的旧址并不像现今在地图上所见的,即处于城市地区之中。他分别举出了1798年、1803年及2022年槟城乔治市的地图并作出分析比较,即早期的城隍庙乃建于沼泽之上。此外城隍庙里的福德正神已由注生娘娘与七娘妈所取代,从他的田调与研究成果中发现,崇祀七娘妈与注生娘娘的年代不会迟于1888年。


接着他也谈到承顾城隍庙的道士林茂盛曾在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访马时,于吉隆坡巴生路天师府受箓。此外他也谈到槟城城隍庙闾山道士的传承、斩鸡头冥婚等仪式,在研讨会上,他也分享了茅山派为纸扎人开光的咒语。槟城城隍庙分香源自中国福建龙溪县,所以被称为私祀城隍庙,同时也是闾山派道士承顾的神庙。城隍作为阴神系统里的其中一员,民众相信在办理冥婚、斩鸡头、拜婴灵等法事上起着更大的作用。总的来说,槟城城隍庙的信仰特征有着许多特质,即:多神共处、一庙多神、燮理阴阳、追求现实利益(民间信仰)、解决社会问题、人们精神寄托及成为地方的守护神。


图十四:本院硕士生李茂霖主讲“槟城城隍庙与城隍信仰”

 

最后一位发表者是本院博士生徐美庄,她谈的讲题是《从凤山寺谈太平福建社群与广泽尊王信仰》(图十五),所论述的内容有:简述广泽尊王信仰及传入马来亚的历史、太平凤山寺的历史沿革、凤山寺与太平福建社群的关系及太平凤山寺与民间闽南僧侣的关系。太平福建人在1885年建立了属于自己籍贯的公所——太平凤山寺(闽中古庙),并以广泽尊王为主祀。该庙创办人来自福建泉州府南安县,先天斋教修士及传教先驱——黄清篮修士。太平凤山寺除了是一个福建人的信仰中心,更是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期代表福建省侨民社群的核心权威机构。太平凤山寺后来交由微嘉法师担任主持后,凤山寺管理开始趋向佛教,尤其在1928年,妙荣法师接任主持后,其佛教化的趋向则更为明显。


最后她在结语中提到,太平凤山寺在太平福建社群里,在不同的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以广泽尊王信仰为传播中心、团结同乡之地方、作为三一教信仰的传播中心以及佛教的传播中心。


图十五:本院博士生徐美庄同学主讲“从凤山寺谈太平福建社群与广泽尊王信仰”

 

陈耀威先生与拉曼大学中文系回顾专场


在进入结论前,这次研讨会特设 “陈耀威先生与拉曼大学中文系回顾专场”,由杜忠全老师主持。发言人分别有:张晓威院长、陈爱梅老师、黄竞辉研究生、石沧金教授、宋燕鹏博士、黄文车博士、陈亚才先生及何晶晶女士(陈耀威遗孀)(图十六)。


该专场因为发言者网线问题而出现干扰,但不失温馨。活动结束后,有不少人表示希望能剪辑这场回顾专场,并且放上网。


图十六:陈耀威先生与拉曼大学中文系回顾专场

 

杜忠全老师主持陈耀威先生与拉曼大学中文系回顾专场

 

综合讨论


最后由陈亚才先生进行综合讨论(图十七)。他提到主题演讲非常恰当,同时也安排了非非常适合的人选担任。严家建梳理了道教与民间信仰两者之间的关系,同也提醒了两者之间尚有许多灰色地带。道教与民间信仰的传承与中国有着密切的渊源。从中国传至马来西亚后的宗教,结合了本土的文化特色,产生了新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有本土原生的民间信仰,例如仙四师爷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补充道,马来西亚许多华人庙宇供奉的神明有许多,如有些庙宇名为“关帝庙”,然而里面所供奉的就不仅是关帝,还有其他神明,至于庙宇供奉的神明数量增多从何开始,他说道各地庙宇皆有不同的时间点。在信仰的实践过程中,他以陈爱梅所谈的“九皇信仰与素食”作为论述,陈老师所提到的素食类型以及不同宗教对素食的看法作出比较,让大家对素食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此外,杜忠全老师所提到的刻于南天洞龚善德道长的“醒世诗”其实是文化遗产的一种,非常珍贵。人们其实可以以不同的角度去探讨民间信仰的价值,其次文化也是值得关注的其中一个部分。最后他希望藉此研讨会,大家可以对道教与民间信仰有更深的一层认识。


图十七:陈亚才先生进行综合讨论。


 

在研讨会结束前,陈爱梅老师念出留言版的问题,问题多是针对道教学术和信仰之,所以都由严家建老师回答。本院的许结玲博士生也连续问了好几道很贴切主题的问题。


马来西亚道教与民间信仰研讨会在下午530分圆满结束。学者们皆对参与者的提问提供独特的见解及详尽的解答,让出席者获益匪、满载而归。


                                                                                                                                   (李茂霖报导)